进口农产品美国大豆 VS 巴西大豆 |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市场格局
美国和巴西是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美国大豆多种植于中西部,生长周期 100-120 天,转基因品种占比超 95%,蛋白质含量 34% 以上,榨油率约 21%,C&F 到岸价 448 美元 / 吨(中国港口) 。巴西大豆主产地在南里奥格兰德州等地,生长周期 120-150 天,转基因占比约 90%,C&F 到岸价 436 美元 / 吨,在价格与产量上比美国大豆更具优势 。
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种植环境:
美国大豆主要种植在中西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等水系灌溉,自然条件优越。
巴西大豆主要产区在南里奥格兰德州、帕拉纳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等。巴西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降水丰富,光照充足。特别是中西部热带地区,土壤肥沃,且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为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生长周期:
美国大豆生长周期通常为 100-120 天。
巴西大豆生长周期一般为 120-150 天。
大豆品种:
美国大豆既有非转基因品种,也有转基因品种,目前转基因大豆占比超 95%。
巴西大豆以转基因品种为主,占比约 90%。
大豆产量:
美国 2024/25 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 44.5 亿蒲式耳(约 1.21 亿吨)。历史上美国长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之一,但近年来其产量增速放缓,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巴西 2024/25 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 1.737 亿吨,同比增长 14%,占全球出口量的 60%,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大豆质量:
美国大豆蛋白质含量普遍在 34% 以上,榨油率约 21%。美豆的豆皮比较厚,利于储存。
巴西大豆蛋白质含量通常为 38%-40%,但有资料显示其蛋白含量比美国大豆低 2-3 个百分点,榨油率也低 1.5%。巴西大豆豆皮比较薄,不利于储存,在潮湿环境下储存难度较大。
生产成本:
美国大豆总种植成本约 623.63 美元 / 英亩。
巴西全国平均种植成本 618.75 美元 / 英亩,但地区差异显著。如马托格罗索州直接成本达 390 美元 / 英亩(含化肥占 46%),巴西南部帕拉纳州因地租飙升,成本压力较大。总体而言,巴西土地使用成本低,仅占种植总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且货币贬值也曾进一步压低其出口报价。
出口价格:
巴西 C&F 到岸价 436 美元 / 吨(中国港口,2025 年 4 月)。
美国 C&F 到岸价 448 美元 / 吨(中国港口),加征 125% 关税后升至 1008 美元 / 吨。
物流运输:
美国港口设施完善,装卸速度快,运输效率较高,但运输成本受距离中国较远影响。
巴西大豆运输周期 49 天,比美国缩短 25%,但港口装卸效率仅为美国的 60%,雨季公路运输效率下降 30%,物流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竞争力。不过,巴西也在通过投资建设来提升物流效率。
贸易政策: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 125% 关税(含反倾销税),极大影响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巴西大豆通过金砖机制享受 8% 优惠税率,在对华贸易中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此外,美国可能对巴西豆加征反补贴税,若实施将使巴西成本上升 15%,加剧贸易博弈。
市场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2024 年从巴西进口 7465 万吨,占其进口总量的 71.1%,从美国进口仅 2095 万吨。在欧盟市场,2024/25 年度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 67.7%,美国份额降至 19%。
不过,美国在全球豆粕贸易中仍占据重要地位,2025/26 年度美国豆粕出口预计为 1800 万短吨,占全球贸易的 20%。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素材由第三方供稿或网络公开信息整理,若其中内容有误或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向我们提供确切的证明,以便我们进行核实处理。本站所展示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感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rldfoods.cn/topics/usa-vs-brazil-soybeans-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