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我国预制菜行业正蓬勃发展,当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 年有望突破 5600 亿元。发展呈现多元态势,需求集中于餐饮端,同时零售端逐步崛起;企业竞争激烈,多种流派争鸣。未来,科技将深度赋能,产品与场景不断创新,B 端和 C 端协同成长,产业加速融合与区域联动,还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全球餐饮舞台崭露头角,前景广阔且充满机遇。
一、 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发展现状
需求结构:我国预制菜需求以餐饮端为主,占比约 64%,零售端占比约 36%。餐饮端因企业降本增效、连锁化趋势以及外卖规模增长等因素,对预制菜需求旺盛;零售端则在人口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等影响下,需求也逐步提升。
市场渗透率: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仅为 10%-15%,与美国、日本等国 60% 以上的渗透率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企业竞争:据企查查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我国现有预制菜企业 6.4 万家,其中近 5 年成立的企业占比 58%。行业内企业可分为专业派、餐饮派、零售派和综合派等,竞争较为激烈。
政策支持:2022 年广东省出台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此后山东、四川、上海等地也相继推出相关措施。2023 年,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且国标报送稿已出炉,政策的支持与规范将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市场规模
2022 年,中国预制菜行业产值达到 4248.1 亿元。2023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 5400 亿元,2024 年预计将突破 5600 亿元,并朝着万亿规模市场迈进,行业增长态势强劲。
二、 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增长与集中化: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预计突破 5600 亿元,并向万亿规模迈进。随着行业发展,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优质企业有望凭借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等成为领军企业。
产品创新与多样化:企业将聚焦大单品战略,推出具有地域特色、食材新鲜、低脂低糖的健康预制菜产品,以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同时,产品将更加细分,如适老化、鲜食化预制菜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科技赋能与人才培育: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预制菜产业,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同时,预制菜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如预制菜膳食工程师等。
B 端与 C 端协同发展:B 端市场目前是预制菜的主要赛道,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C 端市场随着消费者认知度提高、购买便捷性提升等,潜力巨大,企业将更加注重 B 端与 C 端的协同发展。
产业融合与区域联动:预制菜产业将促进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深度融合;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如佛山预制菜产业与长三角地区对接,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等。
海外市场拓展:中国预制菜企业已进军全球六大洲,2024 年出口企业境外营收增幅普遍超过 10%,未来将继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出台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预制菜行业正迎来规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使落后企业被淘汰,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素材由第三方供稿或网络公开信息整理,若其中内容有误或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向我们提供确切的证明,以便我们进行核实处理。本站所展示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感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rldfoods.cn/instant-food/china-prepared-food-industry-analys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