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食品企业,成就世界品牌
广告位

2025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分析

本文聚焦 2025 年中国食品与饮料行业,指出行业规模达 11.71 万亿元但增长放缓,2024 - 2025 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营收增速下滑。品类上饮料核心赛道增长各异,食品新兴市场崛起;渠道呈现碎片化,新兴业态与电商发展迅猛。未来,健康化、功能化产品成趋势,渠道向多元终端化发展,品牌出海加速,可持续发展成行业共识 。

一、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一)整体增长放缓但仍保持增长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作为与民生紧密相连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规模达 11.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5%,连续三年保持稳健增长。不过,从增长态势来看,行业以往的高增长显著回落,进入合理增长阶段,且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这种增长放缓的趋势进一步凸显。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在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探,反映出行业增长中枢的下沉。

(二)成本优势与盈利变化

在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下行的大背景下,食品饮料行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凸显。以农产品为例,粮食、肉类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使得多数食品饮料子项的生产成本降低,进而推动毛利率抬升。然而,尽管毛利率有所上升,但由于销售增长持续下行,2025 年以来食品饮料板块盈利的普遍上升,更多是受益于上游价格下降这一外部因素,而非企业自身产品结构升级等内在因素。从费率角度看,食品饮料板块的销售、管理和财务等各项费率长期下行。综合毛利率抬升以及费率下降的因素,尽管销售增长恶化,但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 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 2023、2024 年仍得以显著上升。不过,若剔除白酒和啤酒这两个相对表现较好的子行业,食品饮料的净资产回报率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三)品类表现分化

饮料制造业:在饮料市场中,包装水、即饮茶、功能饮料已成为核心赛道。包装水凭借其基础需求属性,占据了 32.5% 的市场份额,成为饮料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品类;即饮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消费场景的拓展,占比达到 24.1%;功能饮料则因能够满足消费者在运动、工作等场景下补充能量的需求,占比为 15.8%。而曾经风靡一时的碳酸饮料,由于其高糖等健康风险逐渐被消费者认知,市场份额占比下滑至 12.6%。果汁及植物基饮料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饮品的追求,占比提升至 9.2%。2025 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预计达 1250 亿元,占整体饮料市场的 38%,无糖概念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无糖产品线,如元气森林通过推出多款无糖气泡水、茶饮等产品,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食品领域:预制菜、烘焙、保健品、茶饮等新兴市场蓬勃崛起。预制菜行业受益于快节奏生活下消费者对便捷餐饮的需求,以及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诉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一些预制菜企业通过与商超、电商平台合作,以及开拓 B 端餐饮客户,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烘焙市场则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从传统烘焙产品到新兴的低糖、低脂烘焙食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和健康需求。保健品市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各类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茶饮市场在新茶饮品牌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产品口味和营销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通过推出当季水果茶、创意茶饮等新品,以及打造主题门店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渠道变革与竞争加剧

渠道碎片化与零售模式迭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食品饮料行业的渠道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大卖场、夫妻店等渠道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兴渠道蚕食。社区折扣超市、硬折扣超市等新兴业态崛起,这些新兴渠道以其低价、便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例如,钱大妈以 “不卖隔夜肉” 为特色,通过社区门店布局,实现了生鲜产品的快速销售;新佳宜等便利店品牌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在社区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同时,电商渠道的发展也改变了食品饮料的销售格局,线上销售占比不断提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电商模式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

零售企业的博弈与 “买方解法”:在渠道变革的背景下,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过去的 “共同做大蛋糕” 转向 “如何分好蛋糕” 的博弈。量贩零食巨头 “鸣鸣很忙”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标志着中国量贩零食业态从游击队迈向正规军,市场初步形成了 “两超多强” 格局。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买方解法” 应运而生,即从原来的 “人要适配商品” 转向 “让商品适配具体的人”。零售企业开始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例如,一些零售企业通过会员制度,收集消费者的购买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品采购和促销活动。

(五)品牌竞争与市场格局

饮料行业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在饮料行业,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资金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农夫山泉以其优质的水源、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2024 年营收达 658 亿元,稳居行业首位,其包装水市占率高达 26.5%。东鹏饮料通过 “大单品 + 渠道下沉” 的策略,在能量饮料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能量饮料市占率提升至 47.9%。此外,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虽然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依然在碳酸饮料等品类中占据一定份额。

国际品牌本土化挑战: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并非一帆风顺。以可口可乐为例,尽管其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本土化产品,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相结合的包装设计,以及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新品,但随着中国本土饮料品牌的崛起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可口可乐在华营收增长逐渐放缓,碳酸饮料市场占比也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调整的步伐,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消费需求与产品创新

健康化与功能化持续深化: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趋势深刻影响着食品饮料行业的产品创新方向。在减糖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低糖或无糖产品,如元气森林的无糖气泡水,以赤藓糖醇等代糖替代传统蔗糖,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同时降低糖分摄入。减脂、减油、减盐、减卡产品也层出不穷,一些食品企业推出的低卡薯片,采用烘焙而非油炸工艺,减少油脂含量,同时控制热量。在加营养成分方面,添加蛋白质的饮品成为市场新宠,如伊利的高蛋白牛奶,每 100 毫升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远超普通牛奶,满足健身人群、上班族等对蛋白质补充的需求。加钙、加膳食纤维、加益生菌等产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如一些酸奶产品添加了丰富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健康。零防腐剂、零色素、零香精等 “零添加” 产品更是成为消费者眼中高品质、健康的象征,像一些果汁品牌强调采用 100% 纯果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人工色素,还原水果的天然风味和营养。功能饮料领域也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补充能量功能,东鹏饮料推出 “电解质 +” 系列,添加 BCAA 支链氨基酸,满足健身人群在运动后补充电解质、修复肌肉的需求。

品类创新成为关键:面对行业的同质化和内卷化困境,企业纷纷将品类创新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手段。零食行业的变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零食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消遣食品,而是向生活解决方案、功能载体、文化表达等复合价值承载转变。良品铺子在行业内率先提出 “五减” 理念,以 “健康化” 为核心驱动产品创新,打造出多款 “清洁标签” 爆款。其厚肉西梅干仅含西梅原料,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保留了西梅的天然营养和风味;牛乳蛋白棒 “纯牛乳和面”,突出产品原料的纯净和高品质;拇指风干牛肉、东北红松等创新单品,从原料选择、制作工艺到产品口味都进行了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追求。洽洽食品则将黄山毛峰的清香与瓜子的美味融合,推出新品茶衣瓜子,并在业内首创自动化轻裹茶叶技术,外裹真实黄山毛峰绿茶,将中国茶的韵味和瓜子巧妙结合,不仅在口味上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还赋予了产品文化内涵,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渠道发展与市场拓展

渠道多元化与终端化:渠道碎片化和零售模式迭代的趋势在未来将持续加速。传统大卖场由于其经营成本高、商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市场份额将继续被新兴渠道分流。夫妻店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在商品种类、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社区折扣超市凭借其贴近社区、价格实惠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为消费者提供日常食品饮料的便捷采购渠道。硬折扣超市以其极致的成本控制和低价策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在下沉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电商渠道将不断创新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模式将更加成熟,线上线下融合的 O2O 模式也将成为食品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零售变革将始终围绕 “回归消费者,提供食饮需求解决方案” 展开,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终端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优化渠道布局、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品牌出海加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食品饮料企业出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品牌全球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饮料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农夫山泉在巴黎开设 “中国茶文化体验馆”,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饮品相结合,向国际消费者展示中国茶饮的魅力,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华润雪花啤酒通过收购喜力亚太业务,整合资源,拓展海外市场渠道,提升海外营收占比。同时,一些特色食品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出海路径,如螺蛳粉、辣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受到了不少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在品牌出海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进行本土化运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行业竞争与企业策略

头部企业竞争加剧:饮料行业头部企业在产能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发力,以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农夫山泉持续加大在水源地建设、生产基地布局方面的投入,引入 AI 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康师傅也积极部署全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实现高度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区域性品牌也在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求突围。今麦郎 “凉白开” 凭借熟水概念,在包装饮用水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以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方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他区域性品牌也通过挖掘本地特色、聚焦细分市场、优化渠道布局等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饮料行业面临着绿色转型的压力。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包装、清洁生产等技术革新,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康师傅开展 “无标签 PET 瓶” 项目,通过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减少 PET 瓶上标签的使用,降低塑料废弃物的产生。元气森林进行 “可降解植物基瓶” 试点推广,该瓶身采用植物基材料制成,在自然环境中可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行业也在推动构建产业生态闭环,如成立 “饮料产业碳中和联盟”,联合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探索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提高 PET 回收率,实现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欢迎投稿内容,业务咨询与推广合作联系邮箱:info@WorldFoods.cn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素材由第三方供稿或网络公开信息整理,若其中内容有误或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向我们提供确切的证明,以便我们进行核实处理。本站所展示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感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orldfoods.cn/industry-news/china-food-drink-industry-analysis-202506.html